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9:38 点击次数:60
《资治通鉴》中诸多成败案例,本质上是不同思维方式的较量。拉开人与人差距的,往往不是天赋或机遇,而是面对问题时的思考角度与决策逻辑: 1. 长远思维 vs 短视思维 - 案例:战国时期,韩、魏两国常因眼前小利互相攻伐,甚至联合强国制衡对方,却忽视了秦国这一共同威胁。而秦国采用“远交近攻”策略,着眼于吞并六国的长远目标,不因一时胜负动摇战略。最终,韩、魏在短视的内耗中耗尽国力,被秦国逐一吞并。
图片
- 差距核心:能否跳出眼前得失,看到事物发展的长远趋势。 2. 辩证思维 vs 非黑即白 - 案例:楚汉相争时,刘邦对韩信的态度体现了辩证思维——既用其军事才能,又对其势力膨胀保持警惕,通过分封与制衡维持平衡;而项羽则对下属“要么全信,要么全疑”,范增因猜忌离去,钟离眜遭排挤,最终众叛亲离。 - 差距核心:能否理解事物的复杂性,在矛盾中寻找平衡点,而非极端化决策。 3. 逆向思维 vs 从众思维 - 案例:秦末起义时,各路诸侯都想占据易守难攻的关中,而刘邦却逆向而行——先入咸阳后,不贪图财宝美女,反而“约法三章”安抚民心,看似“吃亏”,实则赢得了天下人支持;反观其他诸侯,只顾抢夺利益,最终失去根基。
图片
- 差距核心:能否摆脱群体惯性,从结果倒推路径,看到常人忽视的潜在价值。 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,在历史中反复印证:能跳出固有认知、多角度审视问题的人,往往能在关键节点做出更优选择,最终拉开与他人的差距。《资治通鉴》的智慧,正在于通过历史镜鉴,让我们看清思维对命运的塑造力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图片报: 多特想续租楚克乌梅卡, 切尔西倾向于直接出售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排列三050期单挑最准确的一注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